1.陶瓷加工废水废水治理措施
2.污水处理厂安全事故案例盘点
陶瓷加工废水废水治理措施
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湿磨微碎处理后的固体颗粒及冲洗、流失的泥浆。各陶瓷厂排放的废水悬浮物浓度不一,陶泥作为基础原料价值高,其流失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废水与陶泥的综合利用。
不同污染程度的废水,应遵循清污分流原则,将色釉料工段废水与坯料及其它工段产生的废水分开处理,以便回收利用,减轻处理负担。坯料泥水为胶体分散体系,处理这类废水需投加混凝剂,压缩双电层,降低电位,破坏胶体稳定性,实现泥水分离。废水经格栅去除粗大悬浮物后,流入初沉池。废水与投加的PAC混凝剂混合后进入平流式沉淀池,悬浮物与混凝剂反应形成水解聚合物,产生双电层压缩、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实现聚结沉淀。上层清水回用,沉积泥浆泵入浓缩池,上清液返回初沉池,浓浆按比例混入球磨浆池回收利用,也可压榨脱水形成泥饼备用。色釉料废水因化学成分复杂,需采用离子交换法去除金属离子,处理后可回用。
陶泥作为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价值高,其流失与遗弃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各陶瓷厂工艺阶段产生的含泥废水,常用提取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法和化学凝聚法。这些措施旨在有效治理陶瓷加工废水,保护环境与资源。
污水处理厂安全事故案例盘点
在污水处理厂快速发展的十年中,发生了诸多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主要源于硫化氢气体、沼气、病菌和寄生虫卵等风险。硫化氢气体,这种剧毒且具有臭鸡蛋味的气体,轻度接触可能导致头昏、乏力,中度接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接触则会导致嗅觉减退和神经衰弱。在污水处理厂的各个车间,特别是难以通风的管道井底、池底,硫化氢气体的浓度非常高。另外,污泥消化池中产生的沼气,即甲烷,虽无色无味,却易燃易爆,对环境构成极大威胁。污水中还藏匿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一旦不慎接触,将对人造成伤害。 污水处理厂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非正常运行状况下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原污水排放、污泥膨胀、氯气泄漏、沼气泄漏、恶臭物质排放等。这些事故可能导致地表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甚至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污水管道、处理构筑物损坏,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活性污泥的异常情况,如污泥膨胀或解体,也会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此外,恶臭气体的处理装置运行不正常,以及消毒用液氯泄漏等,都是潜在的环境风险。 以下是几个实际发生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年5月,河北辛集一皮革厂污水处理系统发生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住院治疗。事故原因是企业污水处理厂检修过程中,职工在更换曝气池电机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硫化氢气体积存发酵产生中毒。 案例二:年5月,广西南宁萧山宾阳县大桥金玉纸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发生在清理废水回收池时。

案例三:年6月,哈尔滨某污水处理厂发生集体中毒事故,导致人反应异常,幸得及时救治,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员安全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和紧急救援响应机制不健全。预防措施包括确保人员在接触硫化氢环境时使用防护装备,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定期检查设备的严密性,设置氯气报警装置和事故废气收集设施等。 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污水处理厂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此外,应定期检查消化池、沼气罐及管道系统的安全性,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对于液氯泄漏,应设置专门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在进行消毒时,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盐酸腐蚀地面,并确保有足够的围堰容量。 多瑞电子提醒:在所有工作中,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是首要任务。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多瑞电子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