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9-1194-0595
客服电话:139-1194-0595
俊星环保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深圳沉淀池抽污泥设计_沉淀池抽污泥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25-05-10浏览: 47次 标签:

1.如何设计混凝沉淀池?
2.如何对一般生活小区污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的设计
3.沉淀池设计及运行注意事项
4.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

如何设计混凝沉淀池?

 污水处理的混凝沉淀池通常是一个预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进一步处理的负担,提高处理效果。以下是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说明:

 设计原则

 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污水处理量和质量要求确定池体尺寸和布置形式。

 (2)保证混凝剂充分混合,污泥沉降完全,出水水质符合要求。

 (3)根据运行和维护方便,尽量采用简单的结构。

 计算方法

 混凝沉淀池的尺寸和布置形式应根据污水处理量、混凝剂投加量、污泥沉降速度等因素进行计算。以下是混凝沉淀池的计算方法:

 (1)池体尺寸

 混凝沉淀池的池体尺寸应根据处理量和停留时间计算得出。一般按照停留时间为1.5~3h进行设计。

 (2)混凝剂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应根据水质和混凝剂种类确定。一般按照污水总悬浮物的5%~%进行投加。

 (3)污泥沉降速度

 污泥沉降速度是设计混凝沉淀池的重要参数,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和浓度进行确定。一般按照污泥沉降速度为2~4m/h进行设计。

 设计要点

 混凝沉淀池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要点:

 (1)池体结构应简单、牢固、防渗漏,池体材质可选用混凝土或玻璃钢等。

 (2)混凝剂的投加应充分混合,投加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在池体进、出水口设置板块或隔板,使水流方向清晰,混凝效果更佳。

 (4)定期清理池体底部的污泥,以免池底淤积,影响处理效果。

 (5)应设有污泥泵等设备,定期将污泥输送到后续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总结

 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的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沉积颗粒。下面是一份设计混凝沉淀池的基本步骤和一些相关公式:

 确定处理规模和水质指标,根据水质指标选择混凝剂种类和用量。

 确定污水进水流量和水质,计算出混凝剂的加药量。

 混凝剂的加药量 = 混凝剂用量 / 污水流量

 确定池体的大小和水深,计算出池体的容积。

 确定池底斜率和池底淤积厚度。

 确定搅拌机的转速和功率,计算出搅拌机的流速和流量。

 搅拌机的流速 = π × 搅拌机直径 × 转速 /

 搅拌机的流量 = 搅拌机流速 × 搅拌机数量

 根据水质指标和停留时间,计算出池体的水深和停留时间。

 池体的水深 = 污水停留时间 / 推荐停留时间系数

 推荐停留时间系数通常为1.5-2.5,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污水进水流量和混凝剂加药量,计算出混凝池的长度。

 混凝池的长度 = 混凝剂加药量 × 污水流量 / 推荐混凝时间系数

 推荐混凝时间系数通常为2-5分钟,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沉淀池抽污泥设计_沉淀池抽污泥设计方案

 确定池体的出水口位置和尺寸,保证出水质量符合要求。

 检查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以上是设计混凝沉淀池的基本步骤和公式,具体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何对一般生活小区污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的设计

 小区污水处理涉及多种类型,包括医院、公园、商业中心及住宅区等区域,这些地方的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内。根据环保标准,这些区域需要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即小区污水处理系统。

 小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没有统一标准,前苏联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m3/d,美国则限定在m3/d的范围内。我国建议把等于或小于m3/d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其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相对较小。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依据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区污水处理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工艺设计时应尽量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避免二次污染。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停留时间短、易挂膜,适合设备化,尤其适合埋地建设。

 另一种常用工艺为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适用,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总去除率。小区通常有较大绿地面积,污水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等,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

 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包括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结合小区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便于管理。在高程布置上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节省用地。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设备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适合分期建设。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小区污水处理流程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常用处理工艺包括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出水,加药。另外,还包括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过滤→出水(物化方法)。

沉淀池设计及运行注意事项

 沉淀池的设计注重平面布局,通常呈矩形,进口设在池体一端,采用淹没式进水孔,确保水流均匀分布。水流通过均匀的进水孔流入,随后由挡板引导,水流横截面分布均匀。出口则设置在池体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设计,以保证沉淀后的清水能平稳流入出水渠,浮渣槽和挡板则用于拦截水面浮渣。

 池体的设计要求,长宽比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不超过3米,确保水流以稳定且低速的状态过水。污泥斗则位于池底,用于积聚沉淀的污泥,配备排泥管以定期清理。

 为了防止短流,设计时会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消除进口射流,控制水流分布和防止过大流速。池体加盖或隔墙可减少风力和光照对水温的影响,预沉也能降低悬浮固体浓度带来的影响。运行管理上,要确保出水堰平直,及时清理浮渣,对可能变形的锯齿形三角堰进行维护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

 对于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采用高压水冲洗来去除。二次沉淀池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关键环节,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对整个系统的净化效果至关重要。二次沉淀池的运行管理复杂,具体问题和预防措施可参考“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相关内容。

扩展资料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考虑到颗粒沉淀过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设颗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变,并设起始沉速为零。结合考虑管内的流速分部,则斜管长度为:-d*tgθ式中a为颗粒沉速变化的加速度,即a=du/dt上诉三种方法,各有不足之处。

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

 斜板(管)设计参数是斜管沉淀池设计的关键。具体参数包括斜板(管)之间间距、斜板(管)长度、上层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废水分布区高度、污泥区高度、出水孔眼位置、废水在斜管内流速以及斜板(管)倾斜角度等。

 斜板(管)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mm,斜板(管)长通常在1.0-1.2m左右。斜板的上层应保留0.5-1.0m的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废水分布区的高度通常不小于0.5m,其下方为污泥区。

 池出水通常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位置应在水面以下2cm处,以防止漂浮物被带走。废水在斜管内流速应根据处理的废水类型调整,处理生活污水时,流速通常设定为0.5-0.7mm/s。

 斜板(管)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一般设定为°,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mm。这些参数根据沉淀效率和处理能力进行优化调整。

 对于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可通过分析求得设计计算式。设定一个异向流沉淀单元,其倾斜角度为a,长度为l,断面高度为d,宽度为w,平均水流速度为v,去除颗粒的沉速为u0。此计算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精确调整。

热门文章

服务项目
电话
微信下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