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6浏览: 421次 标签: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不一。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和资金投入不均,部分地区已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与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融合,而其他地区则仍停留在基础的清理和整理阶段。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存在管理不规范问题。抽查结果显示,部分项目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工程结算和验收流程存在疏漏,工程质量未达到预期标准。
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以某县为例,虽然已建成座污水处理设施,但仅有3座得到专人维护。由于运维主体多为村集体,缺乏持续的财政支持,导致设施运行不稳定。
整改措施:
一、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整治效果。在过去的三年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护乡村格局和特色,让人回味乡愁。同时,关注落后和偏远地区的整治工作,缩小地区间差距。
二、强化农项目监管。建立完善的农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确保每个农项目都能按照规定流程执行。
三、加大已建成项目设施的运维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公厕等整治项目的后续运维管理和责任制,避免“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加强日常监督,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效果。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方案1
为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实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有序排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美化农村环境。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操作简便,低成本运行。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处理体系正常运转。对人口集中的村庄,探索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模式。
二、工作目标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启动建设垃圾中转站和收集站(房),修建生活垃圾收集池。结合精准扶贫,聘请贫困户参与环境卫生保洁,争取项目和资金,修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指定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标准化处理,重点建设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已建设施。
三、组织领导
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形成工作联动机制。
四、工作步骤
(一)规划选址阶段。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合理选址,上报布点情况。
(二)主体建设阶段。召开专题会议,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三)验收投运阶段。项目业主单位组织初步验收,县政府组织专业验收组进行县级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二)广泛宣传动员。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参与。
(三)加大建设运营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村民责任,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强化督办考核。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倒排工期,推进项目实施。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方案2
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县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将全面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水污染有效处理,全面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整治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宜居环境质量。
二、建设任务
(一)完善雨污分流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敷设相关管网。
(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根据要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建设处理工艺。
(三)提升改造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已建设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计划
计划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及龙津溪沿岸所有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分年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
四、建设模式
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将全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捆绑打包成PPP项目,公开招标选取社会投资者进行投资建设。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实效。
(二)加强配合,保障到位。合理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加强管护,确保效益。落实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近年来,我国农村建设正向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国家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随着城镇污水治理市场的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水务企业也在向村镇污水治理市场进军。可以说,村镇水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现今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我国村镇污水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技术工艺的选择、标准的制定、运营模式的探索等等,而其中最受企业所关心的就是污水处理的费用问题。那么农村污水处理补贴和收费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据悉,“农户付费制度”并非首次提出。在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就已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但目前来看,农村污水垃圾的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环境治理相关项目没有经营性收益,其回报机制也多来源于政府付费。
福建省
年4月,福建省印发《福建省培育发展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中针对资金来源问题,提到:
各地要参照省级补助标准,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对采用捆绑打包PPP模式,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上浮%。
省级预算内投资对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新增1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的,补助标准从万元提高至万元,其他县(市、区)从~万元提高至万元,同时按照新增处理能力计算,补助金额低于万元的项目按照万元给予补助。对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运营采用各自独立的运营绩效考核指标和付费模式。对采用厂网一体化运营的PPP工程包项目,根据项目达标处理的污水处理量给予运营专项补助上浮%,从省级宜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补助时限截至年。
建立财政奖补与村民付费相结合的分摊机制。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农村地区要采取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方式,村民按每人每年5~元缴纳保洁费。
支持银行业机构开展收益权质押融资和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为农村污水垃圾项目提供多种融资支持。允许投资企业用项目预期收益权向金融机构质押贷款,地方政府可采取相应增信措施或给予贷款贴息补助。
河北省
年2月日,河北省印发《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年)》。《方案》中针对资金来源问题,提到:
对污水垃圾集中处理、无害化卫生公厕等农村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护主要由政府出资;对户用厕所改造、户用小型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由农户适当出资,政府给予奖补,日常管护以农户为主;对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及街道硬化等建设,由村集体、农户适当出资,村民投工投劳,政府给予奖补,日常管护以村集体为主;政府财政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对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免除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出资。
四川省
年3月2日,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针对资金来源问题,提到:
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对于收费不足以维持设施正常运营的,市、县政府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补贴。鼓励银行为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
省级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千村示范工程”和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级地方财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通过集中新增财力、盘活存量资金、安排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好中央、省、市、县各级专项资金,采取上下结合、横向统筹的办法,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综合运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从今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两亿元以奖代补资金重点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根据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分配资金。
河南省
年4月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针对资金来源问题,提到:
建立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各级政府补助、村集体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村民合理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试点示范、分类分档、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辖市、县(市、区)可统筹使用上级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有关资金,用于弥补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维护费用。积极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项目,鼓励采取整县打包或城乡一体的模式,增加项目吸引力。
吉林省
年5月日,吉林省发布《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对资金来源问题,提到:
严格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推动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发债等多渠道融资。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