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浏览: 1010次 标签:
污水BOD指的是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也称为化学需氧量(COD)。它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通常在污水中的含量较高,能够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另外,BOD还是判断污水处理效果的指标之一。如果污水的BOD含量过高,说明处理效果不佳,可能会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危害。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BOD的降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BOD降解,可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因此,人们普遍使用生物处理的方式来处理污水,将其中的BOD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能够将BOD转化为CO2和H2O,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为了保护水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污水BOD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例如减少废水的排放、选择尽可能少污染的个人清洁用品、垃圾分类处理等。此外,在城市和农村建设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减少BOD的排放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化需氧量主要反映水中有机物等有氧污染物含量的综合指标。在无机化或气化过程中,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总量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而被氧化和分解。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碳氧化,第二阶段是硝化。碳氧化阶段消耗的氧气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反映水污染参数。在废水、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染水体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时,需要消耗可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可利用)的氧当量。
扩展资料
生化需氧量(BOD)广泛应用于测量废水污染强度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负荷和效率。它还用于研究水的氧平衡。样品或稀释水样品储存和培养一段时间。样品贮存前后溶解氧的差异是其生化需氧量。储存时间和温度影响耗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之比可以解释水中难生化分解的有机物比例。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危害较大。一般认为,当废水比例大于0.3时,适合生化处理。
百度百科-生化需氧量
生活污水处理进水水质规定指标是多少?
1. BOD5:生活污水处理进水水质规定指标之一是生物化学需氧量,通常要求其浓度不超过mg/L。这表示在℃的温度下,5天内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的溶解氧所需的量。
2. CODMn / CODCr:化学需氧量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其浓度通常不应超过mg/L(使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或mg/L(使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这个指标用于表示水体中还原物的总量。
3. SS:悬浮物质浓度不应超过mg/L。悬浮物质是指通过2mm筛孔并被孔径为1μm的玻璃纤维滤纸截留的物质。
4. TS:总固体浓度不应超过mg/L。这是通过蒸发和烘干水样后得到的残留物的量。
5. 灼烧碱量(VTS) / 灼烧残渣(VSS):这个指标表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量。有机物通过蒸发和烘干后灼烧得到,其浓度不应超过mg/L;无机物则是灼烧后的残渣,其浓度不应超过mg/L。
6. 总氮和总磷:总氮的浓度不应超过mg/L,其中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浓度分别不应超过mg/L、mg/L和0mg/L。总磷的浓度不应超过mg/L,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浓度分别不应超过3mg/L和7mg/L。
7. pH值:进水pH值应在6.5至7.5之间。异常的pH值会影响生物处理效果。
8. 碱度:碱度浓度不应超过mg/L,这表示污水中和酸的能力。
这些指标确保了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的安全和处理效果的有效性。
生活污水的各类指标通常如下:
BOD5(生物化学需氧量): 污水平均浓度应小于或等于mg/L,它表示℃下5天内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溶解氧,是衡量污水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CODMn/CODCr(化学需氧量): CODMn和CODCr的浓度分别控制在mg/L和mg/L以下,前者简单快速测定,后者近似总有机物量。BOD/CODCr的比值可判断污水的可生化性,理想的比值为0.3以上。
SS(悬浮固体)和TS(蒸发残留物): 分别代表平均浓度mg/L和mg/L,前者主要由悬浮物和胶体组成,后者包括溶解性和悬浮物两部分。
VTS/VSS(灼烧碱量): 平均浓度通常为mg/L和mg/L,反映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
氮、磷含量: 总氮、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浓度分别为mg/L、mg/L、mg/L、0mg/L和mg/L/3mg/L/7mg/L,氮磷对生物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有直接影响。
PH值: 一般在6.5~7.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废水需调整,对处理和环境有显著影响。
碱度(CaCO3): 平均浓度为mg/L,表示污水的酸碱中和能力。
除了以上基本指标,还需考虑活性污泥指标如沉降比、体积指数等来评估污泥活性。污水排放标准则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行业要求,可能包括国家、地方和行业特定的排放标准。
生化需氧量,简称BOD,是指在有氧条件下,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这一指标间接反映了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有机物的生化氧化分解通常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碳化合物的氧化,称为碳化阶段,约需天完成;第二阶段为氮化合物的氧化,称为硝化阶段,约需天完成。
在公认的测量标准下,一般采用℃温度,培养5天进行测定,所测数据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BOD5表示部分含碳有机物分解所需的氧量,生活污水的BOD5通常约为%左右。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如下:取原水样或适当稀释的水样,确保其含有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要求。将水样分为两份,一份当天测定溶解氧含量,另一份放入℃培养箱培养5天后,再次测定溶解氧含量。两者之差乘以稀释倍数即为BOD5。
在BOD5的测定过程中,正确选择稀释倍数至关重要。通常认为,稀释倍数应使稀释后的水样在℃恒温箱培养5天后,溶解氧减少在%~%为宜。然而,不当的稀释倍数选择可能导致数值误差,甚至无法获得BOD5数据。
生化需氧量(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应地还有BOD、BOD。
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为碳氧化阶段,第二阶段为硝化阶段,碳氧化阶段所消耗的氧化量称为碳化生化需氧量(CBOD)。生化需氧量是重要的水质污染参数。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生长繁殖时需要的氧量,是可降解(可以为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氧当量。
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全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检验的水样在℃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
生化需氧量测量标准:
虽然生化需氧量并非一项精确定量的检测,但是由于其间接反映了水中有机物质的相对含量,故而BOD长期以来作为一项环境监测指标被广泛使用;在水环境模拟中,由于对水中每种化合物分别考虑也并不现实,同样使用BOD来模拟水中有机物的变化。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难以生化分解的有机物占比,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通常认为废水中这一比值大于0.3时适合使用生化处理。在BOD的测量中,通常规定使用℃、5天的测试条件,并将结果以氧的mg/L表示,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符号,这一指标系由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确定。
一般清净河流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不超过2mg/L,若高于mg/L,就会散发出恶臭味。工业、农业、水产用水等要求生化需氧量应小于5mg/L,而生活饮用水应小于1mg/L。对于一般的生活污水有机废水,硝化过程在5-7天以后才能显著展开,因此不会影响有机物BOD5的测量;对于特殊的有机废水,为了避免硝化过程耗氧所带来的干扰,可以在样本中添加抑制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BOD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